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资料图)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I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全集可参考:网页链接
杜甫生平作诗一千五百多首,是唐代诗人中流传下来的诗最多的,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其中年所作诗歌风格大多沉郁忧虑,心系国民,且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因此他的诗被称作“诗史”。其中尤为著名的是他的三吏三别,流传甚广,意味深长。
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六首诗作,其中三吏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而三别则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以及《垂老别》,在这几部作品中,杜甫深刻地表达出了民生疾苦以及自己身处乱世中漂离游荡的孤寂,流露了诗人对于在战乱中饱受摧残的人民百姓的同情与痛心。
其中《新安吏》前半篇讲述的是部队抓兵以及亲人分别的悲情场面,而后半篇则大转笔锋开始对人民进行劝导,表达了诗人渴望结束战争回归和平的心愿。《石壕吏》写出了官兵趁着半夜到村中强行抓人参军,甚至连年老的妇人都不放过,揭露了兵役制度以及官兵差吏的残暴,表达了对于战乱中的人民疾苦的同情。而《潼关吏》则是借潼关之险表达对于桃林战败的痛惜,并希望将士们能依靠天险保卫长安。
然而《新婚别》讲述的是一对夫妻在新婚之时离别的场面,刻画了深明大义的妻子形象;《无家别》叙述了一个兵败还乡结果无家可归、最终再次复征的军人形象,反映了战争灾区的荒凉;而《垂老别》则是一堆暮年老翁因征兵与老伴离别的场面,反映了战争的无情以及统治者的残忍。
这“三吏三别”系列组诗将杜甫的爱国衷诚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颗渴望和平以及关怀百姓的心,直至如今还深深地感染着后人。
杜甫作为我国唐朝时期鼎鼎大名的杰出诗人,名垂千古,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如同李白被称为诗仙一样,杜甫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那么它的这个名号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呢?
杜甫 塑像
杜甫“诗圣”这样的誉称不仅仅是因为他文学造诣极高留下了众多流传至今的绝妙诗歌,最重要是他的诗文中有许多作品都流露出了他悲天悯人心怀苍生的思虑与情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中十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稳朴素,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强烈的政治倾向,社会内涵丰富。而另一个方面,杜甫的诗歌总体上可以用“抑扬顿挫”来涵盖诗风,沉郁表示的是他文章的深沉意蕴,而顿挫则是形容情感的迂回抑扬;他诗文中的语言口吻、音律节奏起伏跌宕,他的文字用词简朴通俗,十分写实,却尽显功底,综上所述,因此杜甫被后人以“诗圣”的誉号来尊称。
杜甫的生平十分坎坷,他出生于富足的士家,但生活并不顺利,晚年清贫且旧病缠身、老无所依。他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却坚决不向权贵低头,尽管早年间他也如同李白那般纵情四海的放荡轻狂,但是中年的他生活无依无靠,徒有一腔爱国热情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在国家动荡身陷内忧外患之时,他日日以国家之忧而忧,以百姓之苦为苦,正是他这种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感动了古往今来的世世代代人。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中创作诗歌作品达三千多首,至今流传作品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作品风格独特,且注重吸收各家之长,坚持独特的批判精神,致使其作品深受后人的追捧,其思想也影响着后代众人。
杜甫画像
杜甫因此被尊称为一代“诗宗”,其雅号为“诗圣”,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之高,所有的成就之深。杜甫创作诗歌的时候十分注重将所见所闻和社会现实两者相结合,这样不仅反映社会现状还可以以此寄托他的情感,批判不公的社会讽刺统治者的腐朽之举。
杜甫所写之诗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在客观的叙述事件,而是在用诗去写历史,他的诗体大部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将历史重现在读者的眼前,也将那个时代受到战乱和腐败统治毒害的现状披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杜甫能有“诗圣”这一雅号,不止因为其涉猎题材之宽,还在于他能够很好的将律诗运用的如此自如,将这样的诗体运用于无形,甚是有才能。杜甫甚能驾驭各种形式的诗歌,他能将社会万象及人民的生活描绘的十分生动,他的诗歌中所隐含的不仅是批判和同情,也有很多他被压抑的情怀和抑郁的情感,但这依旧不影响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杜甫为唐朝诗人,为汉乐府诗体的开创者,是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多以古体和律诗著作,风格多样但其诗风沉郁顿挫,多有忧国忧民的感伤,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画像
杜甫真正成名是在宋朝之后,之后“沉郁顿挫”便成为杜甫诗风的评判字句,其中所表明的是杜诗所描写的思想内容均博大深刻,感情很是饱满,还有杜诗都是以完整的意境,精炼的字句和顿挫变化的节奏将其中情感表现出来,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诗中的一草一木之中,亦见其性情之厚。
杜诗不仅沉郁顿挫,还有变化不断的风格,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想必这和杜甫所描绘的内容各异有关系,他晚年生活经历“安史之乱”得以见识到各种情形,大大增加他生活阅历,因此他创作的题材除了游历、山河、风俗、家人友人还有更多忧国忧民的创作、战争。政治和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在不同的创作背景下,杜甫所作的诗歌均用不同风格展现其中情感。
杜甫在创作方面十分写实,反映出很多深刻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将盛唐转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面貌用诗歌将其全程展现在众人面前,同时塑造了多个有性格有感情且丰满的诗歌人物形象,让大家更好的认识杜甫。杜甫十分擅长描写事物细节,往往这样更能震慑人心,这样细微的写实技巧正是杜甫的又一个艺术成就。
?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最后也是在奔波的途中病逝,从他留下的众多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一生经历,和他一路上的心态变化,从一开始的伟大抱负到后来的避乱而逃。而他的诗歌造诣也随着经历的变化而变得更加深刻,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杜甫的年谱吧,看看他一生经历。
杜甫画像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
公元718年,杜甫能作诗,方才7岁。
公元720年,杜甫开始学习书法。
公元725年,14岁的杜甫开始同文人出游,能与他们对诗。
公元730年,杜甫为19岁,身怀抱负和不羁,开始他的游历时期,与友人游历江南一带。
公元731年至公元734年,杜甫花费了4年的时间在吴越一带游历。
公元735年,杜甫回乡参与科举考试,但是未入选。
公元736年,再次出游的杜甫在齐赵一带游历,结交友人苏源明。此后的五年杜甫均在这一代游历,在他三十岁的时候方回东郡。
公元744年,回乡的杜甫在东郡呆了三年,在这里与“诗仙”李白相结识,两人共游齐鲁,访问各方名士,甚是愉悦。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去长安参与考试未入选,便客居长安十年,为谋取生活常作为儒生为权贵门上客,献诗。
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爆发到平定期间,杜甫曾任官职左拾遗,后因耿直谏言为人所诬被贬,期间认识到统治者腐朽而辞官,而后一直在躲避战乱而逃,生活窘迫至极。
公元770年,59岁的杜甫病逝舟中。
标签: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回忆杜甫的古诗有哪些杜甫的诗有哪些?100首古诗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杜甫的诗有哪些?100首古诗杜甫(712年―770
3月31日,省委组织部在昆明举办《云南组织工作口述史》研讨会暨首发式,发布《云南组织工作口述史》及38集访谈专题片,并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学
千余名科技界人士本周呼吁暂停训练包括ChatGPT在内的强大人工智能系统。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31日号召各国立即执行其《人工智能伦
通常来说,男女之间谈恋爱的时候,女性多处于被动地位,而男性则多处于主动地位,这与彼此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女性而言,面对一段恋情,
为贯彻落实高新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座谈会的指示要求,深入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切实为企业人才引用提供抓手,近日,由高新区人社局牵头,会同组
1、微信转账0 01显示1314,必须是安卓手机一方转给苹果手机一方才可以。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3、打开微信APP
导语:提醒中老年人,少吃猪肉,多吃3种碱性菜,保持酸碱平衡,身体棒!人一旦过了50岁,身体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都开始变慢,身体开始走下坡
2023年4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一枚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一枚之前小编已经为大家介绍过纪念币详情:今
3月31日,广东联塑在增持公司股份的过程中,将“买入”误操作为“卖出”,操作数量为69200股,成交均价为14 44元 股,由此构成短线交易。科达
3月31日,据乘联会官微消息,2023年2月乘用车新四化指数为78。其中电动化指数为36;智能化指数为44;网联化指数为